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文写作 > 党建党课

论“七一”重要讲话

时间:2022-03-29 09:05:02 党建党课 我要投稿
找人写稿请联系微信:contact-us QQ: 1239157183

 古往今来,中华民族都留下来了令人钦佩的历史,它辉煌的成就,令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自豪。
  一代明君唐太宗曾经说过,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
  今天,我们就来说说,因为XXX的一番话,引来的思考。
 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,教会我们的,不只是不忘初心,还是很多。
  发出抗日武装的第一声怒吼,凭借的是那一腔爱国之情;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依靠的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团结,和顾全大局的魄力;打败日军“不败的神话。”是因为我们坚定的信念;明确提出抗战是持久战的,是伟大的革命领导人对政局的准确分析和深入群众;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,是中国共产党的担当;让侵略者陷于革命战争的汪洋大海,是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;从局部反攻到取得胜利,是因为上下一心,共同的努力。
  我们缅怀先烈,同时也记得先烈。
  学习党史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铭记历史,以此来发扬光大我们先辈带来的优良的传统。今天的国人,有铭记历史的,自然也是有将耻辱遗忘的。
  人应该知道感恩,在以后的如斯岁月里,要牢牢铭记那些,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铁血人物。
 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,是当之无愧的楷模。
  XXX总结“七一”精神,概括为“坚持真理、坚守理想,践行初心、担当使命,不怕牺牲、英勇斗争,对党忠诚、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”,更是号召优秀党员干部,要坚持初心,真正做到,为人民服务。
  随着“七一”讲话的开展,更多的人对“七一”精神,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,这样一来,对于真正做到“七一”讲话的内容,指日可待。
  细细品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,其中的艰辛非常人所能体会。
  如今,在今年“七一”讲话中,XXX明确提出,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,现在,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,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。
  这都是先辈的努力,是他们舍生忘死换来的成果,虽然未曾亲眼见过如此盛景,但是也曾在为数不多的视频记录中,一瞻起风采。
  那是创造英雄的年代,都说乱世出英雄,但是,又何尝不是英雄成就了一个年代呢!
  记得刚解放时,我们中国连自己的火柴都没有,那时候,连生火的工具都是从国外进口的,所以火柴也叫“洋火。”顾名思义,洋人的火。
  再看看数年之后的中国,我们拥有着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。试问当今世界,那个国家能在十天之内建设起能够容纳上千人的医院,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?又有那个国家,能够在疫情到来的时候,准确判断出切断疫情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隔离,从这以后,武汉封城,中国人民自觉在家隔离。
  纵观全局,唯有中国有这样的魄力和担当,所以,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,这似乎,又是顺理成章的事了。
 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的第一春,那改革开放,无疑是中国的第二春了,因为当时的领导人,邓小平的正确判断,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,由点到线再到面,如此系统的全方位开放,在中国开启,中国的发展,也迎来了第二春。
  在我看来,除了有领导人正确的领导,还有时代英雄做出的贡献,他们默默无闻,却有家喻户晓,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荣光。
  说起兰考县,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个笑得开心,身上披着一件破旧上衣的人,他就是焦裕禄,使兰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,把一生都奉献给兰考的人,他做事总是冲在前面,同样的,他也是站在时代巅峰的人物。
  再如杂交水稻之父,我们的袁爷爷,从西南农学院,也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毕业之后,就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这条看起来就不平凡的路,有人说他是最不像科学家的科学家。
  我们印象中的科学院,都是坐在办公室里,聚精会神的在研究问题的人,而不是戴着草帽,蹲在田里研究水稻的袁隆平。
  袁老生前,说自己有两个愿望,一是禾下乘凉梦,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。他生前的资料里说道,他是挨过饿的人,所以,爱惜粮食,那么努力的研究,也是为了让国人不再挨饿,但是当记者问道他‘是不是害怕我们会再挨饿。’
  袁老也只是沉默了一会儿,说道‘不可能了……’
  因为杂交水稻亩产过千,我们再也不可能挨饿了。
  在他们身上,我们看到了顽强,同样也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致力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,他们流逝于时代的夜空,但是却也永远的留在了人们心中。
  因为有了他们,那些曾经黯淡无光的夜空,也开始明亮了起来。
  随着时间的流逝,伟人逝去,只留下史书上那不到一页的描述,但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,未曾离开。
  随着“七一”讲话的召开和结束,在XXX对未来百年进行了新的规划之后,中国迎来了新的旅程,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。
  5G时代的到来,无疑是将这些,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对于现在而言,立足新起点,顺应新形势,也已经是迫在眉睫了。
  有人说,5G时代的到来,会是第四次革命的开始,因为很多时候,已经掌握了更高端的技术,所以,也不需要再去用那些快要被淘汰的东西。
  但是,在我看来,不论时代怎么发现,顺应时代潮流必不可少,但是同时也不能随波逐流,一旦开始,就不能停下,脚踏实地,稳扎稳打,走好每一步路,只有打好基础,才能不惧风暴。
  真正应了李白的那一句,‘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’
  关于未来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所以,我们现在,在路上。